您目前的位置:校务公开>政务公开>正文

成都市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度质量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次数:1948

发表时间:2020-01-14          打印

成都市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
2019年年度质量报告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成都市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全省首批中职生内务管理示范校、成都市第三批特色职业院校、温江区唯一一所区属公办职高。学校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核心区域,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有教职工近300人,学生3000余人。学校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机制,下设升学部、数控机械汽修系、电子信息系、现代服务系、学前教育系、园林系。开设了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园林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美术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会计等十大专业。近年来,学校大抓升学教育,开办普职互通实验班、各专业高考升学班,学生可通过普通高考与职教类高考升入大学。同时,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不断培养满足现代企业文化需求,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促进学生高品质就业。
学校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师资精良、素质高雅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及以上,其中专任教师244人,其中文化课教师122人,专业课教师122人。学校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德育学分制为抓手,以7S管理为手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良好校风校貌的形成。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高举“常规立校”的大旗,以校企合作为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围绕“求真、多能、创业、成才”的校训,以内涵发展为抓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完善“7S”管理模式,培育出“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貌。深化中高职衔接,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拓宽学生升学通道。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产业,整合资源,逐步实现物联网专业集群发展。逐步探索实现文化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引领、文化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的路径,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04480平方米(158亩), 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合理。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实训区分布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井然有序,有建筑物13栋(包含教学综合楼、实训楼、创业园、行政办公楼、汽车实训中心、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物)总面积51629平方米;含400米环型跑道操场1个,占地10125平方米,另有运动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占地9660平方米;学校现有智慧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1326平方米,藏书128963册。以上所列均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室、办公室、各功能室均保证校园内网络连通,信息畅通。学校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建筑面积25706㎡,规划设计81个地下机动车车位,建筑环境包括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企业标准化实训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楼,项目涵盖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机械加工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计算机及电子技术应用、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实训室以及“创意、创作、创业”三创空间。学校将以职教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建设为抓手,带动各专业硬件设施、装备水平大幅度跃升,使学校基础设施位列西部领先、全国一流行列,为我校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强大动力。
(二)学生情况。
我校为提升生源质量,加大了招生就业和办学理念的宣传力度,逐步进入稳定期,并在进几年持续保持了良好态势。2019年招生计划与2018年相同,都是900人,完成情况达标。2018年全校学生巩固率为96.15%,2019年全校巩固率为97.14%,略有提升。
具体变化如下:
2018年 2019年 变化情况
完成总数1014 完成总数1007 -7
区外完成451 区外完成385 -66
区内完成563 区内完成622 +59
五年制完成144 五年制完成83 -61
深贫县定向招生109 深贫县定向招生4 -105
“9+3”计划招生2 “9+3”计划招生10 +8
                                                                                                                              
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期学生统计表   2019.11.4
序号 2017级班级 班主任 人数 2018级班级 班主任 人数 2019级班级 班主任 人数
1 2017级汽修1(升学) 李璐 32 2018级数控1班(升) 张薇 30 2019级数控1班 彭明江 42
2 2017级汽修2(3+2) 贾婷 39 2018级数控2班 梁光亮 31 2019级数控2班 黄柏林 48
3 2017级汽修3 陈逍遥 26 2018级机械1(3+2)班 朱珠 24 2019级机械1班(3+2) 姜永 34
4 2017级汽修4 杨涛 34 2018级机械2班 宋浪 20 2019级汽修1班(3+2) 陈才 29
5 2017级汽修单招班 胡俊 42 2018级汽修1班(3+2) 王周翠 40 2019级汽修2班 黄杰 40
6 2017级数控单招班 沈胜利 27 2018级汽修2班 冷蓉 27 2019级汽修3班 潘子飞 39
7 2017级数控2 周双成 29 2018级汽修3班 马磊 40 2019级计算机1班 陈凤 52
8 2017级机械汽修单招班 余林 23 2018级汽修4班 苏军 28 2018级计算机2班 李燕E 49
9 2017级电子1班(3+2) 黄晓丽 39 2018级计算机1班(升) 孙冬莉 26 2019级电子1班(3+2) 罗茗耀 29
10 2017级电子2班(单) 曹凌 22 2018级计算机2班 兰玉林 46 2019级电子2班 蒋宇琨 49
11 2017级计算机1班(单) 喻铁 31 2018级电子1班(3+2) 宋佳 42 2019级酒店1班 杨超雅 33
12 2017级计算机2班 刘然 40 2018级电子2班 谢艾玲 39 2019级酒店2班 林树萍 32
13 2017级酒店1班(单) 段渝 30 2018级酒店班 陈果林 36 2019级会计班 邹凤莲 47
14 2017级酒店2班 但雪萍 41 2018级会计班(升) 高清明 42 2019级学前教育1班 夏寻 40
15 2017级会计(单) 钟珂 42 2018级学前教育1班(升) 贺叶 35 2019级学前教育2班 张巧 34
16 2017学前1班(单) 张玲 44 2018级学前教育2班 邓梦玫 37 2019级学前教育3班 马鹏 39
17 2017学前2班 涂凤 39 2018级学前教育3班 胡彬 35 2019级学前教育4班 高亚欣 33
18 2017学前3班 屈柄睿 33 2018级学前教育4班 谢小军 37 2019级普职1班 李燕 52
19 2017学前4班 梁国玉 38 2018级普职1班(升) 郭子甄 44 2019级普职2班 万晶晶 53
20 2017级工美(单 ) 马可 37 2018级普职2班(升) 张利红 18 2019级普职3班 方美丽 41
21 2017级园林(3+2) 马飞 18 2018级普职3班(升) 张利红 22 2019级普职4班 侯玉蓉 32
22 2017级普职1(升) 吴虹 47 2018级普职4班(升) 张海燕 50 2019级普职5班 陈慧 51
23 2017级普职2(升) 万连淦 33 2018级美术班(升) 牟亚平 36 2019级美术班 黄宇 46
24 2017级普职3(升) 卯晶 46 2018级园林1班(3+2) 王忠羲 43 2019级园林1班(3+2) 李建 50
25 2017级普职4(升) 田银丽 40 2018级园林2班(9+5) 孙溪悦 36      
26       2018级园林3班(9+5) 唐红娟 36      
27       2018级园林4班(9+5) 倪婉玲 35      
28                  
班级总数 25   872 27   935 24   994
升学班数 17   633 19   710 24    
2019年全校各年级共计76个班,17级25个班,18级28个班,19级24个班,共计2801人;升学系列17级17个班,18级19个,19级24个班,共计60个班,共计2305 人,就业班人数496人。
(三)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精良、素质高雅的教师队伍。师生比为1:11(学生2835人,教职工共计272人),专业教师122人,其学历全部达到本科及以上,专任教师共244人,其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6.3%,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10%(24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5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3.8%,专任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专任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73%(双师型教师90人),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8.6%(35人),均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技术职称,其中20%以上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高级技术职称(高级4人),教师职业素养的各项指标均已达标。与上一年度相比,各项指标均略有上涨。
四)设施设备。
2019年度固定资产总值82959961.15元,新增固定资产总值16841662.3元,教学设备资产量4242.8万元,与上一年度相比,新增实训设备资产值855万元。生均教学设备资产值24580299元,生均工位数1个。图书馆纸质藏书量136963册,电子藏书量10000册,与上一年度相比新增图书量8000册,新增图书产值28800元。生均纸质图书41.6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始终坚持“满足现代企业文化需求,具备创新创业的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标准修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抓好课改,实施项目教学法;行动上,积极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本年度中开展团课4次、党课2次,进一步按照“双7标准”采取积分制规范入团,有330余人递交了《入团申请书》,2019年度全校团学比为25%,学校评为温江区五四红旗团委,2018级园林4班团支部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
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上,以体育课程教育为基础,结合早操、课间操、各类体育竞赛与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质测评合格率94.7%。
扎实抓好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实施差异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5%,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5%,毕业率为98.2%。
(二)在校体验
  “服务育人”是我校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学校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从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就业服务、环境创设等各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学校建立学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并根据多方反馈进一步完善自身不足。
2019年在校生满意度
序号 项目 满意度测评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 理论学习满意度 90% 5% 5%
2 专业学习满意度 90% 5% 5%
3 实习实训满意度 95% 5% 0%
4 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 90% 5% 5%
5 生活满意度 95% 5% 0%
6 校园安全满意度 95% 5% 0%
7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95% 5% 0%
在校学生满意度达到95%,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5%评价良好,整体评价较好。
(三)资助情况。
1.免学费资助:2019年度我校共有5470人次享受了免学费资助,金额为528.72万元。
2.国助金资助:2019年度共计5033人次享受了此项资助,金额为100.62万元。
3.免住宿费资助:2019年度共有1884人享受了此项资助,共计免除住宿费103.62万元,收到上级下发资助金47.1万元。
4.温江区帮困助学: 2019年度我校共有16人次享受了此项资助,金额为0.368万元。
5.凉山州州外就读中职生资助: 2019年度共有25人享受些项资助,金额为3.75万元。
6.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我校2019年度共有65个学生申报并享受到此项资助,由当地政府发放,每生每期500元。
学校对学生的资助:2019年度共资助学生免住宿费56.52万元(我校住宿费标准为每生每期550元,上级划拨每生每期250元)。
(四)就业质量。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简称《规定》)的通知要求,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学生实习、就业跟踪管理。我校毕业生(2019年毕业生人数为1062人)毕业后半年统计就业率为97.36%,初次就业率为87.48%,对口就业率为 89.46%,初次就业起薪为2200元,高考统招升学率为17.98%对口单招升学率为38.89%。分专业就业情况见下表: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对口就业人数 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机械 136 125 110 91.91% 80.88%
电子 99 97 84 97.98& 84.85%
酒店 75 72 60 96% 80%
会计 77 74 66 96.10% 85.74%
计算机 97 95 84 97.94% 86.60%
美术 142 141 130 99.30% 91.55%
幼教 209 201 185 96.17% 88.52%
园林 35 35 34 100% 97.14%
汽修 192 184 171 95.83% 89.06%
(五)职业发展。
学校采取了系列措施促进职业发展,以及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一是在学制上做一些调整。学校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学制要求,严格执行“2.5+0.5”学制。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三年前就开始推行的高一年级打基础,幼儿园体验一日活动,高二上学期认识实习2周,高二下学期跟岗实习1个月,高三下学期顶岗实习。二是学生顶岗实习前,通过合作企业进校或者专业部自行开展校内岗前培训。三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先就业后创业,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像卫小学、孙建军、韩其勋等一大批创业典型。因此学生岗位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岗位的变化迁移比较少,毕业半年岗位稳定率为81.52%。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2018年秋季起,学校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机制,下设升学部、数控机械汽修系、电子信息系、现代服务系、学前教育系、园林系。开设了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园林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美术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会计等十大专业。其中,一产类专业数为1个,二产类专业数为5个,三产类专业数为4个。与上年度相比,我校对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等五个专业进行有机融合并形成智能制造及应用专业集群, 对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了适当的调整,将物联网技术与相关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制造类和应用类专业有机融合并得到较为科学的发展,学校已申报成为特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公共基础课情况
公共基础课专任教师122人,公共基础课教师平均周课时数14节。配齐配足公共基础课教师,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并达到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课程和规定学时。
(2)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10大专业,即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园林技术、美术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制造与检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及会计专业,形成建立了以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及应用专业集群。
一是未来两年,逐步优化专业布局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关联到主营,不断丰富智能制造及应用专业集群的内容,推进与海尔、格力、小米等智能制造企业的对接,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产教尝试融合,创新“产学交融,人技交融”的人才培养与合作机制,积极探索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二是以智能制造及应用专业集群建设为对象进一步加强专业的优化。通过高校、用人单位、行业与社会的共同参与,真正体现多元利益主体围绕共同的目标协作与互动的新的共同治理模式。
专业布局坚持需求为导向,专业建设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人才培养引入行业认证标准,培养模式坚持“产学交融,人技交融”的特色,探索了一条“引名企入校园,融专业于社会,校企双主体共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建设特色。
(3)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招贤纳士、高薪聘请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师资精良、素质高雅的教师队伍。师生比为1:11(学生2835人,教职工共计272人),专业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及以上,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6.3%,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10%(24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23.8%(高级教师58人),专任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专任教师244人,其中文化课教师122人,专业课教师122人),专任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73%(双师型教师90人),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8.6%(35人),均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技术职称,其中20%以上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高级技术职称(高级4人),教师职业素养的各项指标均已达标。与上一年度相比,各项指标均略有上涨。
(4)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我校正在探索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模块化教学和模块化考试。机械汽修专业部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实行“双元制”教学。
教学资源建设:我校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技术中心、学校门户网站和教务管理系统,
教材选用:我校95%以上的教材是国家规划教材,校本教材有10本,非国家规划均经相关学科或专业教研线集体讨论一致决定选择的书目然后由学校集中采买,主要集中在专业课。教师参编公开出版的教材数为10本。
(5)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五年规划》、《新入职教师培养及考核方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教师"

友情链接

Friendly link
网站浮动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