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笔者在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教产结合、工学一体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工学一体教学提出实施方案及探索方向。
关键字:教产结合、工学一体;措施;思考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从2006年起逐步推行“教产结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年在校学习专业基本技能,二年在实训基地强化专业技能,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将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将教学过程改变为“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在教学中体现出多实践、早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的方针,将教产结合、工学一体分为“走岗”、“贴岗”、“顶岗”三个阶段,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渐进式教学,注意每个实践教学模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初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从认识实践到专业操作技能训练实践,最后再到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利用时间,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一、具体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1、课程体系的重组与取舍,根本改变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落实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按“三个阶段”形成系列,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课程教学新体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程也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设置。第一年在校学习,好“走岗阶段”,让学生到实训基地、企业进行参观见习,请企业人员讲解,让同学了解本专业需要哪些专业技能。也让老师了解上该门课程应侧重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对学生识图、手给草图的能力做为重点;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将材料特点,螺纹、齿轮等机械零件的参数、结构作为重点,将各种验证式计算、校核加以弱化,点到为止,充分体现了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技能课服务,专业技能课上将“钳工技能”、“车工技能”结合生产图纸,重点强化学生锉削、孔加工及螺纹加工能力,在训练中结合企业生产用图,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将原来的《数控编程》、《数控机床》、《CAD/CAM应用》三门课程整合为《数控加工》课程,本年的技能学习主要在校内实训基础完成。
第二年在实训基地强化专业技能——即贴岗阶段。将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学生送到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实训基地的工位情况、岗位情况,将学生分配到各工种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在此过程中,要将必须的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安排在工余时间进行,一周用1-2天学习专业理论课,主要针对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同时完成教学任务,文化课也要完成中职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培训,在各工种的贴岗阶段,必须在实训老师或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某一工艺操作,其主要任务是识记和模仿生产人员的工作过程,分析生产技术人员应根据加工工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在一年的实训基地学习中,学生要完成钳工、车工、数控车工等工种的大循环,部分学有余力学生还须完成普通铣床及数铣或成加工中心的操作。在一年的工学一体训练中,对部分技术熟练,敬业爱岗的学生,可根据生产业绩,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以促进训练的积极性。
在企业的顶岗实习阶段。在第三年,学生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到企业工作岗位一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逐步改进操作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2、把生产实习与职业资格考核结合起来。在第二年的贴岗实训阶段,根据二种要求,按中级工的考核内容安排实训,学生根据喜好及对某项技能的熟练程度,选择至少一门以上的工种进行考核,最终要求每位学生考取钳工、车工、数控车工至少一个资格证书。
3、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必由之路。国家大力提倡产教结合,是将产放在第一位,在生产中教学,把任务大多加到实习单位上。企业既要产,又要进行教学,很多时候,教流于形式,对企业而言,又是赔本的话,所以到目前到企业实习,产教结合,很多时候是学校单方面追求的事,企业并不热心。为此,学校必须自力更生,建设好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我校与华丰公司及四川长液深度合作,由我校提供企业所缺的高端设备,放在企业,形成自己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设备,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对外加工生产。教师可以通过生产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掌握今后教学的重点内容及方向,有的放矢。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在华丰公司、四川长液等企业的实训基地开展了多层次的教产结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方式。
二、实践三段式教学需要以下几方面的配合:
1. 建设好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要按企业建设,进行企业化管理与生产。如果实训基地按实验室来建设,那将使实训与生产相脱节,不便于三段式教学的开展。但是在企业的实训,又遇到现场实习的工程项目和岗位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岗位技能实习实训内容单一、随机性较大、质量控制功能弱、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高、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困难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设计满足岗位技能培养的实习实训项目,要创造尽可能贴近企业的实习实训条件,适合在企业进行的实习实训项目,要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学校要积极和企业进行沟通,让老师能参与企业生产,让企业技术人员能参与教学,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自学性,在合作和沟通中,让企业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实现校企双赢。
3. 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力量是实习初衷质量保证和提高的根本。该队伍应由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组成,一支是校内熟悉职业技能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支是现场的实习实训指导队伍,他们应掌握和理解职业培训的目标,过程以及实现方式,还能在职业技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实习实训的新的要求。学校教师和现场实训指导队伍相结合,完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是提高“教产结合、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 要建立合乎企业的过程性考核体系。要在难以控制的现场实习实训环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加强考核是一个重要手段。考核内容包括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人员考核三方面。所谓目标考核是指现场实习实训的阶段性,终结性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对实习实训取得的效果和预设目标之间的比照来进行,过程考核指的是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岗位轮转的执行情况等进行跟踪和管理,确保学生在各个岗位实际参与的质和量,人员考核针对学校带教老师和现场指导进行。对带教老师主要是考核带队到位情况,指导学生的情况和现场沟通的情况及外实行过程中突发事件的情况。对现场指导的考核主要是专业技能的传授情况,对学生实训的要求及根据不同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沟通和调整的情况等。
总之,教产结合,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我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的要求,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有大胆地进行企业化改造实训基地,转变老师观念,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与生产相结合,才是提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书目:
1薛小雯:《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O4(l) .
2.刘红娟:《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7期